2020/8/5 10:25:42
种什么品种能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种植收益?有什么技术可以解决土壤盐碱化和肥力下降问题?如何在冬季让日光温室增温,保证茄果类蔬菜正常生长?用什么好的设施设备能解决牧民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提高养殖收益……
日前举办的推进“科技兴蒙”行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上,我区一批优质农业创新资源和成果集中展示,以科技赋能现代农牧业。
新品种蕴含“高科技”
巴彦淖尔市是全国最大的向日葵种植基地,也是向日葵菌核病、黑斑病、黄萎病等病虫草害的高发生区,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向日葵品种可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现代农牧业成果展区,内蒙古杭锦后旗益民种子有限责任公司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合作,利用远缘杂交技术育成的食用型中熟向日葵三系杂交种——益民961,因其具有高产、抗病性好、抗逆性强、发芽率高、品质好等特点,颇受关注。该展区工作人员马卉清介绍:“益民961是公司培育的新一代大粒抗病食葵品种,农民种植该品种比国内外其他主流品种亩均增收300—800元。现在已在甘肃省玉门市、酒泉市,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等地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户反应非常好。此次成果展还带来了益民362等油葵新品种和益民早青二号、福星8号等葫芦新品种。”
成果展上展出的一个玉米新品种“新农008”,在抗红蜘蛛、产量上表现突出,有望成为我区新一代玉米品种。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该品种现已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东北三省等地大面积示范种植,2019年推广面积达到1200多万亩,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针对内蒙古地区区域跨度大、气候类型多变等特点,参展企业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易于农户栽培且市场契合度高的“中加1号”“中加2号”等6个马铃薯新品种,并在种薯繁育和新品种推广过程中,争对生产一线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黑痣病和黄萎病的防治”、“马铃薯病害检测”等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
设施农业展出“新法宝”
“采用我们的智能温控系统,越冬生产茄果类蔬菜比传统种植每亩增产3.5万元,毛桃种植较普照通温室桃产量增加20%,且上市时间比传统种植提早两个月。”在现代农牧业展区,内蒙古源通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察右前旗分公司负责人高峰介绍说。
该公司带来参展的项目是“新型蜂窝板后墙体日光温室配套水源热泵智能温控系统”,项目基地建设的日光温室的墙体采用的就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纸蜂窝复合板,该日光温室比砖砌日光温室造价低三分之一,比后培土日光温室节约三分之一土地,比传统后培土日光温室高2摄氏度(极端天气)。
与其相配套的自主知识产权水源热泵智能温控技术,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试验基地欣康源现代农业温室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验。经试验,应用水源热泵智能温控技术的日光温室在冬季夜间可使土壤温度维持在3-18℃,环境温度维持在10℃-15℃,符合茄果类蔬菜与部分花卉的正常生长所需温度。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成为种植户增收致富的“新法宝”。
“小冷库”解决牧民屠宰“大问题”
在展会上,一款根据牧区实际需求研发的“牧区小型太阳能冷库”解决了牧民集中屠宰的问题,可在无电牧区方便使用。
该项目利用牧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采用直流系统,由太阳能组件直驱压缩机,无需逆变环节,系统效率更高、更可靠。太阳能冷库容积为16立方米,日耗电约8度,通常储藏温度设置在-18℃时压缩机停止工作以节省电量,当内部温度上升到-14℃时,压缩机开始制冷。
据参展项目工作人员博洋可再生有限责任公司杨少楠介绍:“一个存储量5吨的牧区户用太阳能直流冷库,成本在8万元左右。如果牧民在国庆前后杀羊,储存到春节前后销售,通常每斤肉可以多卖5元钱左右,牧民一年通过冷库最少实现5万元的增收,最多两年便可以收回成本。”
这种小型太阳能冷库为牧民秋后屠宰自行冷藏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现了牲畜屠宰后就地冷冻储藏,免去长途运输,节约成本,为无电边远牧区大量存贮牛羊肉提供了一款可靠、廉价、实用的产品。
此次成果对接活动对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落地,突破农牧业领域技术难题,推进“科技兴蒙”具有重要意义。